当前,中国港口正加快智慧绿色发展转型,已建成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一批近零碳港口加速建设。以下是具体介绍:智慧转型成果: 作业效率显著提升: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52座,已建和在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作业效率继续保持世界纪录。例如上海港洋山四期通过引入双小车自动化岸桥,装卸作业效率提升50%,堆场作业效率翻番。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可达到60.9自然箱/小时,多次刷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智能调度技术发展:码头设备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智能调度与决策。如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依托自主研发的“双芯大脑”,上百台港机设备实现精准有序调度,支撑起“千万箱级”生产计划制定和复杂任务管理。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港口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上取得诸多突破。上海港、山东港口等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码头生产操作系统。2024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显示,智慧港口建设技术不断跑出“加速度”,加快实现“中国造”。 智能应用场景拓展:港口科技创新加快向全类型码头领域铺开。张家港港件杂货码头木材装卸作业实现全流程智能管控,烟台港实现全地形商品车智能运转,开辟滚装汽车码头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先河。绿色转型成果: 清洁能源广泛应用:青岛港研发港口专用氢能集卡并实现规模化运营,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建成国内首座全资质港口加氢站。上海港使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轮胎吊,天津港研发大功率岸电系统组网关键技术,实现多泊位多小容量船舶同时供电以及单泊位大船供电。 能耗监测精准控排:天津港研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能耗采集器、智能电表等对各种能源数据实时采集。张家港港研发基于“多维监测—模型模拟—智慧决策”的粉尘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干散货码头粉尘污染实时动态监测和智能精准防控。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国能黄骅港建设两湖三湿地的生态水系统,实现雨水收集、压舱淡水回收和含煤污水分级沉淀,水资源循环利用。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超30%。全国港口累计已有65个码头获评星级“绿色港口”。典型案例: 河北港口集团:河北港口集团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旗下秦皇岛港通过“科技+管理”构建抑尘网络,采用“五步抑尘法”实现煤炭卸车作业全流程清洁无尘。还首创移动式压滤系统,建立堆场水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唐山港京唐港区打造“百公里零排放绿色运输生态圈”,黄骅港打造多条新能源重卡省际干线。截至2025年上半年,河北港口集团11家码头公司被评为“四星级”以上绿色港口,为港口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河港样本”。 浙江海港集团:建成了全球规模领先的远控自动化设备集群港区,实现港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布局港口“风光储氢”一体化能源体系,建成国内首条市场化规模化集卡绿色运输线。宁波舟山鼠浪湖码头2024年码头全流程自动化作业量占比达85%,一线人员减少18%,生产质量提升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