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或将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在2026年度策略会上作出前瞻判断,人民币汇率正迎来重要转折点。
“受益于坚实的商品出口基本盘、外资回流人民币金融资产,以及美元中长期走弱初显,人民币或将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在11月4日举行的东吴证券2026年度策略会上表示。
这一判断源自芦哲对物价回升三大条件的全面分析:消费需求、货币流动性和汇率。
在长期人口转型、产业转型和财政转型的推动下,居民收入有望提升,未来十年人口高峰与消费高峰的同向移动,预示着消费总量将更加乐观。
01 三大支柱:支撑人民币升值的基本面
芦哲认为,人民币升值周期背后是坚实的基本面支撑,主要体现在商品出口、外资回流和美元走弱三大因素。
中国商品出口基本盘依然坚实,成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压舱石。
回顾2025年初,出口企业已显现出强劲韧性。截至2025年1月末,过去三年累积的“待结汇”资金体量已达约2973亿美元。
这些潜伏的结汇需求,一旦遇到合适的市场条件,便能转化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强劲动力。
外资回流人民币金融资产趋势明显,国际投资者正重新配置人民币资产。
这一变化印证了芦哲此前的研究,他曾指出结汇和外资买债是牵引人民币汇率的“双主线”。
美元中长期走弱初显,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升温,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外部条件。
02 经济转型:消费与货币流动性的积极变化
在消费层面,芦哲指出,长期的人口转型、产业转型、财政转型共同推动居民收入提升。
未来十年人口高峰与消费高峰的同向移动,预示着消费总量将保持乐观态势,为经济复苏提供持续动力。
货币流动性方面,央行启动国债买卖,财政开启“化债”,正共同促使财政存款向居民和企业转移。
这一政策组合已推动M1增速在过去一年明显回升,而M1回升将带动PPI反弹,进一步提振企业盈利预期。
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物价回升的有利条件,芦哲强调,“物价回升对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至关重要”。
03 历史回顾:汇率研究的延续性与新变化
芦哲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并非首次,早在2025年2月,他就指出“科技重估”或继续推动人民币升值。
当时他认为,2月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正在带动人民币风险偏好抬升,成为边际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
到2025年9月,芦哲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升破7.0的问题。
他指出,在岸、离岸汇价与中间价或将再度并轨,人民币短期大概率加快升向7.1,能否升破7.0关口主要看中间价的进一步指引。
相比此前研究,芦哲本次观点更强调升值周期的长期性和趋势性,而非短期波动。
04 市场机制:结汇与外资流入的双重驱动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芦哲发现了两条主线:“抢出口”推升结汇规模、外资增配人民币债券。
2025年4月,人民币汇率曾呈现“中间价引导贬值、即期汇率升值”的组合。
在关税政策落地之前的“抢出口”行为,推高了商品贸易结汇,成为支撑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外资增配人民币债券趋势明显,中国债券市场持续吸引境外资金流入。
芦哲在早期研究中还发现,人民币“套息交易”的逆转也会影响汇率走势。
2025年5月份以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处于“低波”状态,且中美利差倒挂约260个基点,吸引了基于人民币的“套息交易”。
而一旦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回升,这些交易平仓会进一步推动即期汇率升值。
站在2025年末的时间节点,市场似乎正迎来一个关键转折点。
芦哲此前的研究曾预判,人民币短期大概率加快升向7.1,能否升破7.0关口主要看中间价的进一步指引。
如今,随着坚实的商品出口基本盘持续发挥作用、外资加速回流人民币金融资产,以及美元中长期走弱趋势初显,人民币或正步入新一轮升值通道。
这条通道的轨迹,将由中国经济基本面、货币流动性环境与全球资本流动共同绘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