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港口发展落后于国外,主要学习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的经验。但近十年来,中国智慧港口发展迅猛,实现了从“仰望星空”到“领航世界”的华丽转身,在全球港口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领先: 自动化作业水平高:我国诸多港口建成了大规模自动化作业设备集群。如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拥有36台远控桥吊、116台远控龙门吊、102台智能无人集卡,实现了全流程协同作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作业设备集群。 自主研发核心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芯”操作系统,如梅山港区的n - TOS + iECS系统,能实时识别多源信息,精准分配设备、预测作业效率和优化路径,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智能调度效率超过人工平均水平。 5G等技术应用成熟:我国智慧港口在5G技术应用方面成效显著。早在2018年3月,宁波舟山港就建成全国首个5G港口基站,后续又实现了5G +龙门吊远程控制规模化应用、5G +无人驾驶集卡应用等,打造了全球5G智慧港口商用样板点。运营效率提升:我国智慧港口的作业效率大幅提高,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例如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60.9自然箱,第十二次刷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烟台港矿石码头实现全流程无人作业后,综合接卸效率和散货装船综合效率均提升超20%。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智慧港口注重绿色发展,以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为例,其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年发电量超过5600万度,碳减排达2.2万吨。港区还实现了岸电全覆盖、装卸设备电气化率100%、内集卡电动化率53%,单位集装箱碳排放量较2021年下降了24%,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的绿色运输闭环。标准体系完善:我国相继制定发布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煤炭矿石码头设计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还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港口码头分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引领全球港口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国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技术方案已走出国门,在秘鲁钱凯港、以色列海法港等落地应用。建设规模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52座,已建和在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国占据八席,2024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6亿吨,同比增长3.7%,集装箱吞吐量3.3亿标箱,同比增长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