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家底”对于了解中国生态系统状况、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主要通过发布生物物种名录和开展地区性调查监测等工作来达成这一目标。具体情况如下: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每年以年度名录的形式发布。名录收录情况:《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48,674个。《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收录了更多物种,包括原生动物界2503个物种及63个种下单元,色素界1968个物种及413个种下单元等。而即将发布的2025版名录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完成,将覆盖更多类群,形成更完整的数据产品。地区性调查监测:除了全国性的物种名录编制,一些地区也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如2021年自然资源部启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试点工作,浙江被选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试点省份。绍兴市上虞区作为试点地区,通过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和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物种和生态系统层面的调查监测,摸清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家底,记录到原生野生动物207种,野生及常见栽培维管植物1053种。
|
|